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内容

为转型升级打造新的“蓝领军团”

  2012年,对泰州而言,无疑充满了改革和发展的激情: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提出“打造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后,一时间,“转型升级”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热词,迅速演化为全市上下的生动实践。

  而跨入2012年的泰州职业教育,就像是一个蓬勃着强烈生长欲望的生命体:能为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建设做些什么、怎么做?成为职教人孜孜探索、大胆实践的课题。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3月16日召开的2012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全国职成教战线要重点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实体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保障民生、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构建合理教育结构等八个方面,提高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服务能力。”

  今年以来,泰州职业教育围绕“为转型升级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而打出的一套“组合拳”,或许正是鲁昕所言“八个方面”的又一次全新“破题”。

  以“四率考核”为导向,用战略眼光审视本地用工需求,积极谋划产业工人储备,让蓝领“多起来”,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服务自觉

  2月6日,市教育局提请市政府印发《2012年泰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考核奖励办法》;紧接着的2月9日,市教育局印发《2012年全市省重点以上职业学校办学绩效评估细则》。

  这两份文件,首次针对缓解我市大企业、大项目面临的“用工难”问题,明确对各市(区)及职业学校提出,强化“本地就读率、本地顶岗实习率、本地就业率、与本地企业合作率”考核。

  这个“四率考核”,无疑具有一种战略性的导向意义。

  资料表明,去年我市就读本地职业学校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为10400人,虽然今年生源比去年大幅减少,但按照“本地就读率不低于80%”的考核政策测算,今年本市职业学校招收全日制初中毕业生将保持在1万人左右。

  有了可靠的生源保证,加上“实习生在泰州市顶岗实习率达85%以上”、“在本市就业率达85%以上”的刚性考核要求,“这就大大缓解了两年后本地的用工需求压力,”市教育局局长宋吕银告诉记者,随着近几年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整体用工环境和职工待遇有了极大的改善,因此,促进学生服务本地企业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强化顶岗实习率考核,就意味着我市每年有5000名左右的学生在实习阶段就直接进入本地的企业,通过实习逐步熟悉本地产业需求;而强化本市就业率考核,全市每年将有4000多名学生在本地就业,进而成为本地切实可靠的产业工人。”

  在谈到强化“与本地企业合作率”考核时,宋吕银说,校企合作使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广泛的相互依托、互利共赢、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缓解企业的用工问题。今年我市对本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职教集团等工作都强化了考核,目前,泰州机电高职校与LG电子有限公司共建了实训基地;泰州机电高职校、兴化中专、姜堰中专与市餐饮协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靖江中专校与靖江华菱锡钢集团、姜堰中专校与姜堰市太平洋精锻齿轮有限公司、泰兴中专校与新浦化工等都实现了订单培养,极大地缓解了这些企业的用工问题。

  据了解,市教育局还积极加强了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办学,积极吸引外省生源来我市就读、就业。

  解读上面这些信息,我们会发现,“四率考核”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为了“缓解两年后本地的用工需求压力”,反映出泰州职教胸有全局、居安思危、超前谋划的可贵服务自觉。

  以专业设置为重点,加大调整力度,促进职教专业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无缝链接”,让蓝领“新起来”,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改革自觉

  进入2012年的泰州职教,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看点”:2月16日,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在一份名为《全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优化调整具体目标任务》的简洁明了的表格里,按照服务一二三产的序列,分别列出了全市职业教育自今年起,保留、加强、新增和控制的四类专业名录,其中:保留专业为37个,加强专业为11个,控制发展的专业有5个,而新增专业则达到21个。

  以第二产业专业为例:焊接技术应用、船舶制造与修理、模具制造技术等专业被确定为需要加强的专业,而汽车车身修复、汽车美容与装潢、船舶机械装置安装与维修、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机电产品检测与应用、制药设备维修、工程机械运行与维修、钢铁装备运行与维护专业、新能源及新型环保类等11个专业,则是新增专业。

  加上继续保留的17个专业,整个为第二产业服务的职教专业达到31个,重点服务于“以靖江经济开发区新港园区、高港永安洲工业园船舶产业园、泰兴虹桥工业园船舶及配套产业园为主要载体的规模造船企业;以林海集团、锋陵集团、三江电器、泰星减速机等企业为主体的发动机、电机、减速机产业;以中国医药城、扬子江药业集团、济川医药等为代表的医药产业;以市新能源产业园、双登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新浦化学、梅兰化工等为代表的化工企业;以泰州浩普投资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汽车配套件生产企业;以春兰集团、LG公司、海陵数控、申视塑料、兴达钢帘线、新源电工器材、江苏宏大特钢机械、宝锐石油设备等为代表的规模企业或产业集群”。

  “在此之前,市教育局组织专门力量,就全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吻合度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发现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制约,目前全市职教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仍不相匹配,”市教育局副局长孙晓龙告诉记者,“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我们提出把改革职教专业设置作为今年职教发展的‘重头戏’,通过专业设置,加快培养一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新型蓝领。”

  或许,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看点”:岁末年初,以泰兴中专为发起单位,联合泰州市6所中等职业学校、27家建筑业骨干企业加盟,“泰州建筑职业教育集团”顺利组建。

  这是继2010年,泰州机电高职校牵头组建“市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后,泰州职教领域启航的又一艘“职教航母”。

  另有消息称,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的组建,也已进入“倒计时”,届时,泰州职教将进入“航母战斗群时代”。

  与电子职教集团全力服务纬创(泰州)公司一样,建筑职教集团以及装备制造职教集团作为一个教育联合体,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全市建筑、装备制造业提供可靠的专业人才保障。

  无论是调整专业设置,还是组建职教集团,都必须首先打破传统的体制格局和机制壁垒,需要足够的改革勇气和社会担当。

  而一旦涉入“革自己的命”的改革深水区,泰州职业教育就可以逐步回答“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的重大命题,泰州职业教育走出的蓝领,将是地方产业亟需的“实用+适用”的全新技能人才。

    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泰州职业教育放大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追求整体质量提升,让蓝领“好起来”,体现了一种可贵的发展自觉

  从开学起,靖江中专34名师生开始集中训练,备战2012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10个项目的比赛;

  2月22日—3月7日,泰州技师学院举办第一期学生干部培训班,就应用文写作、礼仪、学生干部素质和如何当好学生干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培训;

  3月8日,高港中专召开提高综合高中学习效率研讨会,探讨如何改进常规管理过程、加强教学管理与实训管理、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后勤服务等问题;

  3月9日,姜堰中专与来访的山西闻喜甘泉职业学校就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客户信息服务等专业方向,达成合作办学意向;

  机电高职校则于3月8日召开“2012年新专业设置专家论证会”,对新增的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服务与管理、软件与信息服务三个专业进行论证……

  到职业学校走上一圈,从这些零散的信息中,我们嗅到的是一种只争朝夕的浓郁发展气息。

  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建成1所五年制高职校、5所省四星级职业学校、2所三星级职业学校,在西部地区开辟了近30个生源基地,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近10万名技能型人才,累计有15000多名在校学生接受了创业教育培训,30多件学生创新作品申请了国家专利。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通过组织全覆盖的师生技能大赛,选拔231名师生参加了省17个项目、99个组别的比赛,获奖总分由去年的53分增加到103分,增长94%,顺利实现成绩提升、名次进位的年度工作目标。

  “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把技能大赛作为检验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和教学实绩的新平台,进而放大传统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是职教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市机电高职校校长钱澄说,只有首先追求“让更多的学生好起来”,才能实现“让好学生多起来”,而追求并提升内涵发展的水平和档次,始终是职业教育的“立身之本”,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不二法门”。

  到去年底,泰兴中专和泰州机电高职校已成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学校,全市有4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品牌专业、1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全市共有4所学校的相关专业,被中央及省有关部门立项为省级以上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仅去年,全市就认定57名高级双师型教师,72名中级双师型教师,295名初级双师型教师。

  市教育局职社处处长陆庆江介绍说,2012年,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要全部达到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标准,每个市(区)创建1所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到2015年,创建5-6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在重点建好装备制造、医药、化工和电子信息等专业群的基础上,重点建好30个以上与全市支柱产业相吻合的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创建一批国家级示范专业点。加快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围绕全市“1+3+N”现代产业体系,建成8个以上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省级以上实训基地和一批校外实训基地。(本报记者 鲍仁 通讯员 李士秋 马勇)

  《泰州日报》2012年3月23日第8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