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周勤云
摘要:职业教育目前最重要的是解决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要正视职业教育管理的困惑和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赢得职业教育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关爱、宽容、技能
在人们的思维定势里常有这样的人才观,那就是只要有一线希望都千方百计地赶去上普通高中,然后风风光光上大学,这似乎是一条孩子成龙成凤的阳光大道。选择职业学校的孩子大多是被应试教育列车甩下来的,选择职业学校成了家长和学生的无奈之举。
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学生也有一种轻视感,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获得他们所渴望的尊重和鼓励,引发内心的挫折感,甚至于进入职业学校后产生强烈的劣等感。
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存在这样的心态:回避心理,用无所谓、不在乎来掩盖自信心的不足;补偿心理,缺乏明确的方向感,无法从外界获得足够的成长素,产生无价值感,用违反校规,甚至违反社会法律的行为来补偿内心的失落感,试图引起关注;报复心理,因为被应试教育所淘汰,所以对教师及其教育内容充满强烈的排斥。
而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家长,他们认为孩子到了职业学校这一步已毫无前途可言,对孩子失去了信心,完全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有部分家长由于常年在外,根本没有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的留守学生;也有部分家长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只能留给老师了,因此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家庭教育上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由此可知,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承担着怎样的重任,可以不夸张地说职业学校的教师是学生管理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老师在管理中不能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后果不堪设想。
在长期的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中,既有过煞费苦心、无能为力的尴尬,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存在过许多的困惑,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对策,积累了一些经验,拥有了桃李芬芳、吐香遍野的快慰。
困惑一:力不从心
首先师爱不能替代母爱、父爱。“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教师是人不是神,他们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有自己的休闲和爱好,让他们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职业学校是“问题学生”相对集中的群体,需要老师给予关爱的“特殊学生”绝对不是少数。因此许多老师往往顾及不暇、精力不济、心力交瘁后采取的是放弃策略,“我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学校教育管理上的缺失,最后一道防线垮了,其后果可想而知。
对策一:关爱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种是母爱,一种是师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正确方向前进。作为老师要用心去体察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学生最渴望的支持和鼓励,不让他们在关键的成长期感到绝望和无助。老师真挚的爱犹如沙漠里的甘霖,黎明时的曙光,给人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得到这种爱,就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这时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向老师敞开,顺从、认同、内化,达到受教育的目的。我们目前的教育绝大多数是锦上添花,很少有雪中送炭。其实培养出一个优等生与教育好一个后进生同等重要。老师必须用爱心去感化他们,肯花时间、精力在他们身上,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通过真切的师爱,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产生“老师对我这么好,如果自己再不争气就对不起老师”这样一种理念,在情感上“动情”,在思想上“震惊”,从而醒悟,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是学生心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他人”。在一定场合中,有时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只有爱才能去除学生心中的自卑,才能消融冰山,才能建立师生之间情与情的交流。
困惑二:沦为纵容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如今的学生成长在怎样的一种环境里:宣传色情暴力的图书、网吧遍布大街小巷;所追明星的绯闻充斥着大小媒体;整个社会心气浮躁,急功近利,是非观念淡薄,世风日下,离婚率逐年上升,大量的单亲、留守学生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要求,制造了大量的“问题学生”,有许多学生甚至游走在犯罪的边缘,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一边是日益难管甚至敢与老师动粗但老师得罪不得的学生;一边是所谓的专家、领导、媒体高高在上,不切实际的“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豪言和“教育万能论”的论调,中间是可怜兮兮、两股战战的老师,于是老师就有了放弃威严和自尊菩萨般的宽容和大度。一个屡犯错误的学生为什么不能给予严厉的惩罚呢?当宽容变成了纵容时也绝非教育之福。在现实的今天,不能高估教师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有时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苍白的。
对策二:宽容
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被看作是另类,其实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都比较强烈,有时候非常的敏感。职业学校的老师应该更加有耐心,不能求全责备,哪怕身上有一点闪光点,都要给予保护,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要宽容他们身上的缺点,不奢求学生一夜之间彻底觉悟。我们对学生要求往往目标上高而全,内容上多而杂,方法上冷而硬。这也要求学生做到,那也要求学生做到,结果学生什么也没有做好。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要善于从细微处见精神,要能够拨开迷雾发现“珍宝”。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即使十分微弱的“火星”,要善于把这一“火星”燃成“火苗”、“火团”,从而燃起他们积极进取的热情。如果我们没有宽容之心,只看到学生身上许多的缺点,“众叶障目,不见泰山”,那么学生永远走不出自卑、自弃的阴影。发现他们的错误,不轻易去揭短,不当众批评,要耐心倾听他们的看法和想法,要能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居高临下。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师生之间要有知识的接触,更要与心灵的接触,通情才能达理,动情了就容易接受道理。所以职业学校的老师一定要常怀宽容之心,不然就是“洪洞县里无好人”。
困惑三:资源匮乏
一是专业教师数量上是捉襟见肘,“拉郎配”,只是“帽底下有人”就行了;专业教师质量上是拥有高技能的教师寥寥无几,而且更多的是只有理论而不懂得实践。“武大郎式”的师傅怎么会培养出高水平的徒弟呢?我们的体制何时能适应企业革新能力的需要、让既懂专业又有实践经验的一线工程师站在讲台上呢?
二是实习基地的匮乏。学校实习工场太少太小,而且设备陈旧老化,得不到更新,学生每学期只是象征性地实习一两周(实习课可是学生最欢迎的)。职业学校的学生不能整天呆在教室里,而应该更多地蹲在实习工场、下到企业去学习技术,而且还要保证我们的实习设备不能与工厂先进设备脱节落伍,我们的学校、社会能保证资金和设备的投入吗?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在热火朝天潜心钻研自己喜爱的技能,那么我们对学生的管理不是事半功倍了吗?
对策三:技能
职业教育的出路就在于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计之长。过去普通高中曾有“学好数理化,走到天下都不怕”之说,职业教育就必须使学生“一计在手,走遍天下”,俗话说“天下饿不死有手艺的人”。
当然让学生掌握的技能必须在市场调研的前提下,是市场所紧缺必需的。更重要的还必须培养学生在市场瞬息万变情况下更新技能的能力。我们都知道,18世纪时的德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被排除在列强之外。面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崛起,德国决定“技术立国”。而服务于技术立国的是在整个德国推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技术立国的结果是德国民众的科学技术素质提高,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明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拉动了经济的增长。结果是弱小的德国在整整一百年中,一路领先,一跃成为今天世界经济大国强国。所以我们职业教育只要瞄准经济发展的趋势,让学生掌握真正的技能,就能使他们在社会有立足之地。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毕业之日就是待岗之时,那么这种职业教育就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们要敢于正视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中现实的困惑和问题,任何回避的态度只能使职业教育的改革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如何使职业学校学生走出进入学校之前的无奈,进入学校后的无助,毕业之时的无能,毕业之后的无用这一怪圈,是摆在我们每个有责任感的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但坚冰终须打破,只要我们有正视困惑的勇气和决心,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一定能赢得职业教育改革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