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内容

创建给机电高职校带来了什么?

  在泰州机电高职校办公楼门口有一排公示牌,上面列出了“国示校”创建的具体项目名称、责任人、完成进度等数百栏信息,那些密密麻麻的、表示工作完成的一张张“笑脸”图案,标志着该校“国示校”创建项目已经进入了“收官”阶段。

  据了解,该校创办于1982年,是目前全市唯一一所五年制公办高职校。毫无疑问,在这样一所学校创建“国示校”,需要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洗礼,实现一次全新的发展嬗变。

  2011年10月,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被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立项建设单位,并于2012年6月起,启动了为期两年的“国示校”项目建设工作。两年来,该校围绕项目进行了“脱胎换骨式”的全面改造——

  确立一个新理念,主动瞄准“产教结合”,不断调整办学方向

  “作为职教人,需要经常思考的一个现实课题就是,为了什么办职教,办什么样的职教,以及应当怎么办职教?”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芮新海认为,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计划、目标,以及职业教育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等等,都是直接由市场决定的。因此,必须确立“用职教思维办职业教育”的理念,尊重和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办职教”:一方面,职业教育学校要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教育自觉。另一方面,具体到教育而言,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主动追求并实现与市场需求的“无缝链接”。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芮新海他们觉得,职业教育要自觉服从于、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主动自觉地走“产教结合”之路,在办学思路上“高看一眼”,根据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定位职业教育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因此,两年来,该校深入推进“五创”教育,全力彰显创意发展、创优素质、创新技术、创高技能、创业实践特色,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创业教育、创新教育蜚声全国,成为“泰州职业教育的名片”。

  缔结一群联合体,全面实施“工学交替”,不断优化办学模式
 
  采访中,我们对两组数据产生了兴趣:一个是,60家合作企业接收的顶岗实习学生达到每月6000人次。另一个则是,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比例为100%。

  “我们培养的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他们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岗位适应能力、动手能力都比较强,”芮新海认为,职校学生的“第一课堂”不是在学校,而是在企业,应当“在学校学理论,在企业学技能”,为此,该校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紧紧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一主线,与60家企业结成紧密型的“教学联合体”,实行“三层对接”(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全力推进“将课堂搬进企业,将车间搬到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比如,为解决企业参与教学、兼职教师聘任、教学内容更新、先进技术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等问题,学校制订和完善了《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制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细则》、《企业兼职人员岗位职责及聘任考核办法》、《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细则》、《顶岗实习期间师生安全应急预案》等制度,同时架构形成了“系部对接项目部、教研室对接工作室、专业教师对接技术员”的三级对接组织形式,逐步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的校企共商机制、教学团队建设的互派交流机制、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的互补更新机制、服务企业双方受益的长效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育“双师素质”教师、共同开展研发工作。

  “教学联合体”进一步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完善了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厂中校,校中厂”的实训教学体系。到目前为止,除了60家合作企业设立的“厂中校”,该校还新建、扩建了18个校内实训室,形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职业素质培养于一体的共享型、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

  做强一批好专业,深度推进“校企融合”,不断提升办学层次
 
  还有一个数据:机电高职校目前开设了20个专业,100%的专业都有合作企业的“土专家”参与教学,而每个专业都建有6家以上紧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就在今年初,该校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建立“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基地”,引进德国专业课程及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实现“学德国课程,拿德国证书,在高端企业就业”。

  而在去年底,该校则与德国汉堡海因策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建立“中德(泰州)装备制造业合作中心”。

  在校企合作办学上,推进与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高新区、纬创资通、LG集团、天德湖宾馆等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冠名班、工学结合等合作项目,与重庆力帆集团合作合作共建华东专区销售维修人员培训基地。

  据了解,机电高职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始终坚持了“六个融合”,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学历层次,该校与泰州学院(公办二本院校)合作开展“3+4”分段培养项目,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登云科技职业学院等相关高校合作,实施“3+3”分段培养,开设了大专免试直升班。

  同时,五年制大专毕业生可参加相关本科院校组织的“专转本”考试,也可参加该校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审计学院等高校合作的成人高考(专升本)、自学考试(专接本)进入本科院校就读相关本科专业。

  “最近,全国高考制度改革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在全国600多所综合性本科院校中,未来有一半左右将改为应用型院校,”芮新海认为,这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是一个重大利好,应当瞄准时机,早作准备,抢抓新的发展机遇”,为此,该校计划今年招收4个“对口单招班”,那么,“三年以后,当这一高考新政实施时,我们的毕业生当年就可以抢乘到‘改革的第一班车’。”

  芮新海透露,学校还计划在年内筹组“学校发展指导委员会”,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学校的改革发展规划,为学校建立一个“智库”,推动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

  近年来,该校以专业建设为纽带,共建成国家计算机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个,数控技术、机电技术应用、财会省级实训基地3个,建成省示范专业5个,省品牌专业3个,并成功申报了3个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项目,初步形成了一个“好专业群”。
 
  追求一种正效应,着力开展“拔尖培优”,不断增强办学实力
 
  在2013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泰州机电高职校选手参与了16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两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34个三等奖,获奖总人数达52人,大赛成绩排名从上一年的全省第18名上升到第11名,再次获得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团体优胜奖。

  在全省300多所职业院校中,机电高职校现在的技能大赛排名来之不易,也是办学实力的又一次展示。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各级技能大赛是检验教学教学质量,展示学校综合实力的‘点兵场’,”芮新海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把技能大赛作为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展示职业教育办学成果的重要平台,着眼“整体提高和拔尖培优”相结合,专业分析,专业指导,倡导了一种“研究大赛,做强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浓烈氛围,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师生的创新发明共申请国家专利77个,在全国发明展览会、省创新大赛等赛事中成绩斐然,共荣获一等奖20个,学校在全国率先引进并实施美国NFTE创业教育,先后有多名学生分别获得全球或中国“创业精神大奖”。

  而“拿了多少奖”并不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重要的是,技能大赛的“赛场检验”释放出了巨大的“正效应”,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产生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在“国示校”创建和技能大赛过程中,学校建成了现代制造、自动控制、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四个江苏省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以及一个公共信息教学平台,构建了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和岗位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主体多元”的质量评价体系,专业实训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开放、共享体系和职业素质教育新体系,直接参与了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共14门核心课程数字资源建设,带动了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

  两年来,学校为地方企事业单位输送了近2000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3%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5%,“双证”获取率达98.5%,各专业毕业生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记者 鲍仁 通讯员 马勇 朱仁盛 摄影 丁晓铭)

  《泰州日报》2014年3月28日第08版

  附:创建给机电高职校带来了什么?《泰州日报》2014年3月28日第08版(电子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