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化工作 >> 技术中心 >> 内容

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微课教学?

  微课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方法,那么它对实际教学有什么样的促进和提高,以及如何设计和制作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对一些微课作品的分析和实际使用中的效果,一起来探讨一下。
  “微课”是2012年以来国内兴起的一种网络视频短课形式,按教育部全国高校教育网络培训中心的定义就是:以10-20分钟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建议“微课”的录制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这段“微视频”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的系统。因此,有关“微课程”的评价标准,需要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要包括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
  为什么“微课程”的视频时间要在10分钟以内?这是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其实,微课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为佳,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微课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视频格式。
  微课类型分五类:解题型、讲授型、实验型、答疑型、其他类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进行对应的微课制作。
  “微课”就是“传统”课程录像的浓缩或片段。那么除了便于展示交流外,微课的价值何在?其实,它不仅仅是方便交流,与翻转课堂结合后更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一种变革尝试。近期耳熟的“翻转课堂”则与近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开放教育运动,以及后续一脉相承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运动关系密切,所以微课的内涵远不止教学交流那么简单。
  如何设计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我们发现,部分一线教师在刚刚开始学习微课程制作的时候,往往把微课设计成了小课件,没有掌握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微课程。这反映了大部分教师已经形成了长期以讲授为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维定势。因此,学习运用微课程的过程,其实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微课程设计制作的方法。通过对一些教育理论和课程实例的研究和学习,我们总结出关于微课程设计制作中的几点建议:
  1.选题设计,简明合理。
  2.教学内容,科学正确,逻辑清晰。
  3.作品规范、结构完整、制作技术及语言规范。
  4.教学效果,形式新颖,趣味性强,目标达成。
  5.强调用户的主体是学生。
  6.一个微课程说明一个知识点就可以。
  7.时间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8.教学步骤要严格执行,不能因为简单、容易就放过。
  9.认识到微课程只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他教学活动环境配合。
  10.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11.配合字幕提示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关键字出现就好,其他的字幕不要过多影响学生思维。
  12.微课程制作过程中的图像美化和视频的特技使用要适度、颜色搭配合理、字体大小合适、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突出主题;讲解课程时,保证学生能够看清每一步操作;画面要简洁,不该出现的学生或者老师画面一定要清除;录制的视频后期要保证音频无噪音,视频无跳动。
  “提升教育质量、扩大教育机会”一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十年来我国相关的教育改革热点此起彼伏,无论是国外的MOOC项目、翻转课堂,还是我国自己的国家精品课程计划以及微课比赛和培训,而随着互联网软件和硬件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了巨大改变。微课之所以会形成当下的热点,正是因为它们充分适应了当前知识爆炸的移动数字生活时代背景。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它们的历史和内涵,不必拘泥具体内容形式跟风炒作,而应充分借鉴和利用这两种新教学方式的特点,一方面发掘校内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精心设计组织,提高区域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率,为提高社会教育机会公平与扩大教育机会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