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澳门亚博 >> 内容

翁光明校长在2017年春学期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做职业教育创新的排头兵
——在2017年春学期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2017年2月9日)
翁光明

各位老师:
  大家好!度过了喜庆、祥和、愉快的寒假生活,我们又重返校园,满怀信心地迎来了新的学期。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党委、校长室祝全校教职员工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过去的一年,既是我们播洒汗水和心血的一年,也是我们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学校各项工作健康稳步地向前迈进,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年度考核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成绩的取得,是全体教职员工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着全体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2017年市局确定为教育创新年,泰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奚爱国同志最近作了《打开教育创新的总开关》的报告,作为市直教育系统唯一的职业学校,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责任争做教育创新的排头兵,推动卓越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发展。
  一、职业教育面临形势倒逼教育创新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一些矛盾与困境,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推动工作。
  一是职业教育的国家重视与民间遇冷的矛盾。
  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已蔚然成势,产业升级和生产要素转移步伐加快,对人类现有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工业4.0”引发的人才需求变化,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战略,作为应对危机、促进就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要举措。
  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发展速度放缓,转型升级加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2016年,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代表职业教育核心价值理念的“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发布,制造业升级催生职业教育巨大需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势必推动职业教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职业教育如此重要,但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政府相去甚远。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站在国家的高度、产业的角度、社会的宽度来审视职业教育,通过协调各方利益,动员各种力量,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容纳力和影响力,努力办好职业教育。
  二是未来产业发展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与当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之间的矛盾。
  未来“工业4.0”以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等为基本特征,对企业对员工提出了系统化的思维、跨学科复合化素质、信息化素养等素质需求,对职业教育带来四点启示:1.确立面向未来多方面素质发展的培养目标:新的商业思维、应对不确定性、创造性。2.打破学科界限的专业设置,形成以职业群为主体的院系组织方式。比如汽车领域专业,不仅要会维修汽车,还要能够把握汽车市场、贸易、服务等工作;所以,不仅涉及汽车原理,还涉及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等。3.安排具有选择性的课程内容。“工业4.0”需求方案、生产过程、产品的个性化对员工的个性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未来的教育变革应加强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实现教育内容的选择性。4.加强数字化教育。面对信息化素养的需求,在“工业4.0”中生存需要IT技能,需要加强数字化教育。
  职业学校必须有适应社会需求的自觉,加快专业调整,与产业相对接,教学内容与产业前沿相连通,培养与未来产业对接的人才。
  三是职业教育供给与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家长将孩子送到职业学校,目的主要两个:一是学到一技之长,力争走升学之路,将来在社会有立足之本;二是学习做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自信,将来更好融入社会。这两点职业学校都需要改革创新,一是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有效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结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结合;二是加强学校管理,强化德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十三五”苏南等地做出重要战略部署,实施职业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推动市属高校转型发展、专科院校全面达标、中职学校提升发展、技工学校规范提优,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80%的职校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明确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中职学生的学历层次。
  社会对劳动力学历层次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中等职业学校转型升级,从专业设置、教师发展、管理模式等方面及早谋划学校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二、寻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面对职业教育的新形势,陈宝生部长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会上提出要让职业教育香起来、亮起来、忙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特起来的要求和期望。今年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对当前面临的教育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五个化”的意见: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化,二是教育对象群体多元化,三是社会需求多样化,四是全民学习终身化,五是发展环境国际化。教育在服务功能、对象、需求等方面,前所未有地被加强和延伸。我们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把教育创新作为迎接时代挑战、回应人民期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奚局长说:“要扩大职业教育事业规模,突出职业学校内部管理和技能提升,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为全市转型升级提供直接的教育服务和更多的优质高级能人才。”
  1.教育理念的创新
  职业学校生源较差,一味用挫折教育、批评教育规范学生发展,事实证明,效果平平,而部分学生丰硕的创新成果和指导老师的肺腑感言让我们确信:坚持正面教育,唤醒自我,是可行的,也是职业教育转型的必经之路。当代教育家李希贵说,教育的最大使命是“发现”。教育专家成尚荣说,教育的使命在于发现儿童未来发展的最大可能和最好可能。发现教育是重新开始、从头再来的集结号和心理暗示,是寻找最美好事物、最美好品质的方式,是发现潜能、挖掘潜力、增强自信、成就美好人生的路径。
  “发现教育”提倡三种发现。 一是学生的发现。每位学生都知道自己最想干什么,发现自己能干什么,知道自己能干好什么。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从宏观上最大限度地去发现,进而才有可能在微观世界里发现自我,并不断完善自己。这是发现教育的最高阶段,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特别是职校学生,“不自知”是一部分学生的现实状态,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犯了错却一脸无辜地看着你,唤醒沉睡的自尊、自信、自强是教育的责任,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二是教师的发现。教师不但要有强烈的爱心、责任心,还得独居慧眼。学生就像一粒种子,只要给予合适的土壤,这颗种子就会发芽。教师应该由内到外地去发现学生的需要,给予他们最合适的教育,教师应该敏锐地察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需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那样,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三是校长要善于“发现”老师。正如每片树叶都各不相同一样,每个教师都独一无二地存在着,他们都有自己的潜质,在学校工作中都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校长应当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用心发掘教师身上的亮点。使用人才时要扬长避短,兼收并蓄。
  推进发现教育,需要顶层设计、分项实施、有序推进。在校级层面,大力倡导发现教育理念,用发现教育的理念指导各项工作,让发现教育的思想渗透到方方面面。在执行层面,分项开展发现式管理、发现式教学、发现式德育,开发发现式课程,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成才成人。
  2.管理方式的创新
  ——目标管理与项目责任。学校的年度计划和工作目标一旦确定,管理面临的任务就是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要强化目标必成意识,层层分解落实责任,确保计划执行不打折扣,不走样。今年首次实行项目创新机制,组织各系部处室申报创新项目,通过抓重点项目的实施和落实,实现一个项目带动一片工作,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和发展。
  ——稳步推进二级管理,引领系部主动发展,自主发展。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计划目标、过程管理,调动全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抓基础、抓规范的高效运行机制。
  ——完善“三全”育人机制。明确“三全”育人工作基本要求,健全考核奖励和保障机制,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纳入到岗位考核的指标体系中,把德育工作作为各部门评优、评先以及全体教职员工评优、评先和职务聘任的重要指标,研究制定督查、考核、评估的具体办法,定期组织专项督查、考核评比和表彰。
  ——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加强学生德育工作、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开放教育教学活动,保障家长委员会参与教育工作。建立学校与家长委员会、德育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了解关工委、司法部门、社区、行业、企业、家长等部门反馈信息,让社会力量充分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帮助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举办班主任节。精心谋划设计校首届班主任节活动方案,活动内容包括专家报告会、读书交流、模范班主任评选、主题班会观摩、校内德育现场推进会、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学习考察等,开展课题研究、班会课设计、德育案例或德育论文评选等活动,促进班主任业务成长。
  ——开展《学生毕业标准》试行工作。贯彻落实毕业标准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各职能处室及系部,纳入职能处室及系部工作考核;将班级贯彻落实工作纳入到班主任及班级考核;将教师职责任务纳入到个人先进评比考核;将毕业标准达标率作为系部评比重要指标。
  ——引进企业、行业专家,建立校内专家工作室和创客空间,推进学校创新创意工作成果转化,促进学校更好地服务泰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把新媒体纳入考核范围,围绕学校热点,加大微信推送力度,提高推送频次,增加访问阅读量。
  3.教育方式的创新
  ——推动教学自我诊断与改进。依据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双周班级教学信息采集、每周巡查和双周通报制度。组建班级教学信息员队伍,班级教学信息员每两周将本班课堂教学情况反馈表报教务处,教务及时汇总,反馈至各系、各教研室。检查结果纳入教学工作先进系课堂教学秩序评比项目,系部将其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评级。
  ——启动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完善由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加强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的新突破。
  ——各类改进教育教学的教研科研课题,教学团队项目,教学项目等。
  ——班主任改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想法、做法与经验。
  4.问题解决的创新
  学校教育创新要基于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最终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上述创新很多就是问题导向,未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创造性解决问题。如束缚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仍未打破;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还不完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外聘教师偏多,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学校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执行能力亟待提高,部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管理不严格、不精细;基础设施和实习实训条件还较差,投入尤其是教学投入不足,中德诺浩汽车实习实训场所等亟需建设。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积极争取政府、社会的关心支持,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实践告诉我们:谁的教育思想解放得早一些,谁就抓住了机遇,赢得了发展。谁的状态调整得快一点,谁就会掌握主动、汇聚正能量,集中精力办大事。如何进一步推进全体教职工思想再解放、精神状态再调整、发展内涵再提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为教育创新提供强大支撑
  1.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无处不在,无事不能,无人例外。马克思说,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自由与解放也是创新的最高境界。如何达到自由的境界?我的理解: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无所惑,有所为。广大教职工是创新的主体。提高创新能力关键在学习。将组织第二批技能名师和技能能手工作室评审挂牌,按照专业链或专业群新成立2-3个校级技术技能研究中心。开展微课教学、信息化教学比赛,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全省教学竞赛。建成第二批技能名师、技能能手工作室6-8个,组建首批专业技术技能研究中心2-3个。通过“专题培训+项目实战”“师德培训+技能培训+课程开发培训”以及访学、进修等途径,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2.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我在到校工作的第一次教师大会上提出学校文化20条,产生一定的影响。创新文化首要的是和谐文化。团结可以出效率、出人才、出智慧、出成绩,团结产生的力量是优势叠加。家和万事兴,单位和谐心想事成。一个人的爱心是从学会欣赏开始的,一个人的进取心就在于他能从别人身上发现自己没有的优点和长处,一个人的阴暗心理往往特别专注别人的弱点和社会的阴暗面而滋生的。欣赏是一种眼光,欣赏是一种气度,欣赏是一种智慧。大家合作共事,讲究的是缘分,彼此要多理解、多扶持、多提携,阳光待人、阳光处事。创新文化是“上下同欲”。有目标的人生叫航程,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规划的事业叫蓝图,没有规划的事业叫拼图。把学校建设成为“泰州龙头、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卓越的职业学校是大家共同的目标,在座的都是责任主体,没有一个缺席,我们必须有“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定力,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有“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追求,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人人心中都要有一团火,个个心中都要有一本账,主动定标杆、拿举措,与强的争、与高的比、与优的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学校新跨越。创新文化是真抓实干。有人说,教育其实就是办好学校,带好教师,发展好学生。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造。教育工作者要耐得寂寞,守得住清贫,安安静静教书,踏踏实实做人,不浮躁,不折腾。真抓实干就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本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真抓实干就是对照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抓铁有痕,掷地有声。要大力倡导“发现教育”理念,大力表彰工作先进团队和个人,大力弘扬吃苦奉献精神,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奉献者流泪。
  3.发挥党建的保驾护航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提升党组织的生命力、战斗力、号召力和吸引力。进一步继续深入推进“三访三送”党建文化建设,举办“一系一品”特色建设成果交流,年终组织支部书记述职评议,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推动品牌创建工作深化拓展;做好先进党支部评比工作,通过创建工作来促进和提升全校党建工作水平。
  各位老师,同志们,目前,全市教育正在向卓越教育体系目标大踏步前进,百花争艳,百舸争流,我们职教人要拿出血性和胆识,在全市大教育品牌中,展我职教雄风,做一个了不起的职教人。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让我们居安思危,锐意改革,奋发有为,求创新,谋发展,打造品牌专业,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向心力和竞争力,确保把学校建设成为“泰州龙头、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目标顺利实现!
  谢谢大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