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澳门亚博 >> 内容

翁光明校长在2018全国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家校共育 唤醒自我 点亮心灯
(2018年10月12日 扬州)
翁光明

  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由于学生年龄、生源质量和育人目标的特殊性,中职家庭教育尤显重要,亟待从“三缺”(缺席、缺位、缺失)通过“三补”(补课、补位、补充),走向“三共”(共识、共享、共育),利用各类家校合作载体,主动有效地推进家校合作,切实提高育人成效,促进泰州卓越职教体系建设。
  一、深化认识,在“同频共振,增强自信”上下功夫,求共识。
  相对于基础教育学校,中职学校的部分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关注度不高,对家庭教育重视度不够,对子女的未来缺乏信心。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要学生有信心,首先家长要有信心。事实上,我校部分学生在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创业大赛等屡获大奖,创业成功的学子比比皆是,灿若星辰。教育的最大使命是“发现”,发现儿童未来发展的最大可能和最好可能。经过深入调研和专家论证,我校做出了“通过发现教育,寻找适合的教育,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卓越教育目标”的战略安排。发现教育是以唤醒人“发现自我”的意识,培养人“自我发现”的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力构建发现教育“三层发现、六方融合”基本模型和“发现+”教育模式。家庭教育要融入发现教育的理念,用放大镜寻找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面对未来。观念一变天地宽。班级家长会变成特长展示会、进步汇报会、倾情感恩会、委婉建议会,家长会不再是批斗会,家长不再灰头土脸。加之班主任主动服务,发动学生“牵回”家长,慢慢地,参加家长会的家长多了,父母亲自参加的多了,主动找班主任的多了,家长回来了。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发挥家长主动性,是家校共育的情感基础和工作基石。
  二、深耕载体,在“资源重组,全面覆盖”上下功夫,求共享。
  1.精心组织策划三个层级的家长会。每学年第一学期,学校组织全校新生家长会。聘请教育专家和家长代表传授家教经验。组织家长进食堂,进实训室,进课堂,进宿舍,进办公室,全方位了解学校。每学年第二学期,各系部组织家长会。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特征的学生,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进步。班级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面对面交流。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由教育专家、学校代表、家长代表组成,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开设专题讲坛,及时推送家教经验到每个班级群。
  2.建立微信互联互通的共育平台。以微信群为基础的家校合作模式当前占据较大的比例。首先,利用微信群“亲情使者”的功能,把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家长的尊重及时传递给家长,让良好的家校关系在新的机遇点起步。其次,及时告知学生成长的点滴进步,与家长分享成功喜悦,利于家长发现孩子的优点,重拾信心。第三,指导家长开展有效家庭教育。学校结合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经常性推送家教指导信息,提醒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促进家长从“自然型”向“教练型”转变。
  3.引导家长与学生成长“在一起“。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一起”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常态。我校设计和在线开发了《学生成长手册》,多方面和全角度记录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状况,让它成为教师、家长和学校联系的纽带,留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见证学生的成长足迹。《手册》共分职业规划园、道德规范园、文化技能园、成长健康园、实训实习园、社会实践园、成果收获园七个部分,通过学生亲笔记录,同学分享交流,老师青春寄语,家长信息反馈,推动学校、家长、社区、用人单位等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成长手册》架起了一座家校有效沟通合作的“桥梁”。
  4.形成学生学业预警的通报机制。发现教育不是不要惩罚,而是基于发展理念的过程性的压力传递与刚性约束,“学业预警”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学业预警”即一段时间学习结束后,对照阶段目标和要求,对部分不达标的学生发出警告,预警书详细罗列不达标的项目要求、目前状况和建议措施,要求家长签字反馈,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督促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班主任对已发出学业预警的学生适当“开小灶”,安排任课老师或优秀学生适当辅导,帮助改进提高。目前,因学业未完成不予毕业的学生大幅度下降。
  5.引入家长代表参与学校决策。学校在专业调整、各类大赛、现代学徒制、实习实训、升学就业等方面做出重大决策,必须召开家长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聘请家长担任专家,全面、深入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三、深入创新,在“精准发力,构建机制”上下功夫,求共育。
  1.建立家校共育的长效机制。学校先后制定家长委员会、家校合作委员会章程,完善家校合作组织,赋予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与义务,立项专门资金用于保障家长参与合作。每学年9月,学校组织调整校、系部、班级三级家校合作委员会,吸收政府、学校、家长、社区代表参加家委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所有委员会组织建立微信或QQ联系群。每学期至少组织活动一次。
  2.组织开展“三访三送”专题活动。结合职业学校功能,针对特殊家庭较多的实际,从2013年起开展“三访三送”活动,并常态化运行。一是访学生送自信。围绕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安排每位教职员工全年至少要主动走访5-6个学生,与2-3个特殊学生结成对子。被访学生家长感动流泪,激动地说:“学校没有放弃我的孩子,我有什么理由放弃呢。”二是访家庭送温暖。针对家庭困难学生,本着“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精神,切实解决贫困学生上学的后顾之忧,营造家校信任和谐的良好氛围。三是访企业送人才。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机制。截至目前,走访企业200多家,根据企业需求改进技术77项,每年用于专题活动的慰问经费20万左右。
  3.深入开展“争做教师妈妈活动”。家校共育的主动权在学校,学校有责任对因客观原因导致家庭教育缺失的予以补偿。针对中职生留守家庭较多的现实,学校持续开展“争做教师妈妈活动”,以“爱心陪伴成长”为理念,创造性开展关爱活动,做到“四个关心”,即关心生活情况,促进学生自立自强;关心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学有所成;关心身心健康,促进学生阳光成长;关心活动情况,促进学生融入社会。到目前,已有100多位教师加入教师妈妈行列,留守学生得到及时的关心,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由于家校紧密合作,共同育人,学生重树自信,德技双修,毕业率、就业率明显提升,创新创业成果丰硕,师生的幸福感、成就感明显提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得到深化,社会的美誉度连年攀升。
  美国教育专家埃斯萨把儿童生活环境解释为一个由家庭、学校、社区三个“同心圆”组成的成长环境。这一理论清晰地描述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守望相助、同心协力的紧密关系。从家庭与学校的关系而言,家校合作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自然组合”“必然状态”。这一点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显得尤其重要、特别宝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