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悦乐”班主任工作室 >> 科研园地 >> 内容

无米之炊——也谈教育科研的“同质化”

时间:2023/12/18 9:12:48 点击:763

无米之炊——也谈教育科研的“同质化”
刘文倩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泰州 225300)

  无疑,教育科研的“同质化”是当下基层及一线教师科研中绕不过去的一座大山,撇开任务压力、职称需求或其他客观与制度的因素,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同质化”的出现也是有着我们教师自身的原因的。笔者以为,第一大原因就是构建教育科研大厦的素材匮乏。
  常有老师说,科研科研,研究对象是什么呢?所谓的教育契机、教育盲点、教育矛盾何在?这确实是教育科研推进的一大障碍,也即素材的匮乏。
没有源头、没有兴奋点、没有好奇,则自然没有探究,而又非要完成任务,那么自然只能“同质化”。
  有的老师说了,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米固然不假,巧妇则未必。或者,巧则巧矣,不够勤尔。素材何以匮乏?没有观察,或有观察而无思考,有思考而无实践。
  首先是没有观察。日常的工作仅是工作,或仅是教学任务的完成,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现象,不去观察,没有疑问。或者说,提不出特质化的,有特定指向的疑问。在这里,我们设想两个问题:一是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二是某门课的表述方式对于某个年级孩子的接受能力是否适当?那么显然,后者才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即,有特定指向的疑问。而这个疑问,一定是源自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细节的观察。
  其次是,观察后的思考。或许,我们很疲惫了,又或许,有更多别的事务占据了我们的思维空间,一天、一月、一年的工作后,我们有疑问,但我们不思考。举例而言,以班级管理为例,一个命题的产生也许很快,如:班级公共空间是不是也侵犯了学生私人空间?那么作为教师,可以思考,是否存在两个空间?这两个空间如何区分?要不要区分?益处在哪里?坏处又在哪里?学生成长是否需要班级内的私人空间?老师们,这样的思考,可以很发散,由一个观察产生的一个疑问,继而在大脑内形成个人的思维导图,当你有了这样的导图,那你科研大厦的框架其实已经构建完成了。
  最后,是思考后的实践。一线教育工作者相对于教育理论研究者的优势何在?那就是我们在一线,我们有实践的可能与机会,我们有天然的实践研究的团队。你的每一个想法、点滴的创新,都可以快速的应用于实践,去验证,去试错。如果没有这样的实践过程,那么你的所谓教育科研,实证何来?数据何在?可不就得“同质化”么,就得去借鉴、去抄袭么。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想法,“无米之炊”难为,有准备的科研才是堂皇大道。

  • 上一篇: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策略研究
  • 下一篇:职业学校思政课新课标实施策略
  •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