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内容

“三创”教育,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

时间:2011/5/6 13:46:22 点击:2888

“三创”教育,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
本报记者 鲍仁 通讯员 马勇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泰州机电高职校从职业教育特点出发,以创高技能、创新发明、创业实践为主题的“三创”教育为抓手,坚持“一切为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服务”,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如果你是某个企业的人事部经理,想到机电高职校“找实习生”,那你可得要做好“踏破铁鞋”的准备:想去要人,分管就业的校长肯定比你还要着急,因为,确实“没一个闲人”。“创高技能、创新发明、创业实践”,机电高职校近年来持续开展的“三创”教育,初步实现了让学生“学得进,出得去,留得住,发展得好”的目标,机电高职校的毕业生乃至在校生,如今全成了“香饽饽”。
“三创”教育的一个鲜明导向就是,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让学生既具备职业生存能力,更要具备职业发展能力。
  最近,机电高职校的“外貌”出现了一个细微的变化:学校主楼顶部标语牌的内容,变成了“一切为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服务”。
  这个细微的变化,不可小觑。
  因为,这个变化意味着,“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已经成为机电高职校最关键的办学取向和长期追求。
  长期以来,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一直是职业教育学校办学的立足点,也是职业教育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随着泰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多地从单一的技能型,向复合型、创新型转变。在这个背景下,机电高职校提出“一切为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服务”,无疑“高看一眼,先人一步”。
  “职业技术学校作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才以及怎么培养人才,”机电高职校校长钱澄认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适用型技能人才,“但只是做到这一点,还不能算是合格的职业教育。我们还应该站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高度,看待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以此确立职业教育的社会担当。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应当是培养合格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劳动者、建设者,而新时代的劳动者、建设者必须具备一技之长,更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本领。”
  有一组数据,颇能说明问题。
  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学校每年均有30多名师生获奖,获奖总数连年名列全市职业学校之首。中职毕业生100%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毕业生100%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80%以上获得高级职业资格。在今年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该校师生5人获二等奖、10人获三等奖,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
  2008年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获三等奖2个;2009年参加省“爱士杰”杯创新大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且有6件作品获国家专利;在全国第七届宋庆龄发明奖获得1枚银牌;去年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该校学生2件作品获一等奖、5件作品获二等奖,4名教师获最佳伯乐奖。
“三创”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要持续放大“好专业效应”,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本领。
  不久前,机电高职校邀请来自市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高校、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召开新增专业论证会,今年准备新增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财务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软件与信息服务等5个专业。
  这被业内人士看作是该校放大“好专业效应”的又一个举措。
  钱澄告诉记者,学校始终把专业建设定位为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不断打造“好专业群”,逐步建成了3个省级示范专业和5个市级学科示范基地;2008年通过省数控实训基地评估验收,被评为优秀实训基地。“十一五”期间,又建成1个省高职示范专业,3个省中职示范专业;机电专业已延伸出专业链。去年,五年制高职6个专业顺利通过省教育评估院评估。建成近1.5万平方米的现代技术中心,内设机电技术中心、电子技术中心、信息技术中心、经贸技术中心,建有55个实验实训场所。中心采用“5S”管理,为学生学习高新技术、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搭建平台,成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训考核以及产学研、产教研结合的有效载体。在省、市技能大赛中,每年均有30多名师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获奖总数连年名列全市职业学校前列。“好专业”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学校坚持“内培外引,目标引导,政策激励”的教师培养方针,搭建“胜任教师、骨干教师、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四级成长阶梯,要求教师制定个人年度提升计划,引导教师暑期到企业锻炼,不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评选了专业负责人和课改项目负责人,一支专业带头人队伍正逐步形成,先后有多名教师成为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有上百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每年学校都选派多名教师赴国外学习深造,在183名专任教师,拥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达8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研究生师资30多名,现有副教授10多名,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同时,稳步实施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重点进行课题研究,一批省、联院、校级课题顺利结题;各专业在课程建设上逐步建立适合本专业特色的课改模式。学校鼓励教师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开发出一批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实行实训课程模块化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技能实训模式,突出核心能力培养;以能力为本位,创新评价体系,建立了素质测评、技能考核、知识考试的评估体系。大力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全面实行学分制管理,有力地保证了从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到学籍管理均能坚持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职教特色。
“三创”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就是,要重视搭建“多元化平台”,通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积蓄后劲。
  机电高职校为“三创教育”搭建了多元化的崭新平台。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校专门成立创新工作室,配备师资,聘请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来校讲学,开发了《创新思维和实践》校本教材,将创新课列入选修课,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的特点,研发新产品、改善新工艺。并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置换,构建适应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新的课程体系,将教学场所延伸到企业,让学生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解决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与泰州日顺集团合作过程中,发现该企业机器设备不安全,学生实习过程中有危险,但该企业没有能力改进设备,学校立刻组织创新工作室的老师和学生走进企业,提出技改办法和措施,解决了困扰该企业多年的难题。
  校内学生创业园是又一个教育平台。2007年,学校在全省率先引进美国NFTE创业教育模式,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生必修课程,成立了创业教育中心,开辟了校内学生创业园,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进园学生创业模拟公司已有16家。纪建伟同学获得2007“全球创业精神大奖”,成为全球30名获奖者之一,并赴美国领奖;徐磊同学2009年参加泰州市商业计划书创意大赛获得第一名,并参加全国商业计划书大赛获二等奖,是全国三个二等奖之一。
  校企深度合作,是该校平台建设的一大亮点。如LG冷机设备有限公司资助机电专业建立了压缩机、冰箱实验室,既为培养在校生服务,也为企业职工的培训服务,实现了校企共建共享校内实训教学基地。目前,每个专业都建立5个以上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开辟广阔的空间。
  学校以“职业道德与职业理想教育”为重点,以校园文化节、校园科技节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推行思想政治工作进教室、进宿舍、进假日、进网络,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生涯设计和文明风采大赛,先后开设30多门各类素质教育选修课,满足学生专业拓展、知识延伸、兴趣爱好、求学深造等多种需求,引导学生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职业操守密切融合,提升生存和发展能力。

培养职教特色的创新型人才
钱澄

  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有着综合性的内涵;首先应包括必要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和强健的体质,这是一个职业人必要的“硬件”;其次应包括:行业规范、职业操守、合作能力,是一个职业人必要的“软件”。具备了以上两个方面,学生就能在工作岗位上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我们的基点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职业人,而我们的追求,是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职业人。优秀职业人拥有的职业品质在于其更具敬业奉献精神、终身学习习惯、创新性思维、自主创业能力等优秀素养,更具竞争力和个人持续发展能力,也就是我们职业教育致力培养的创新型人才。
  因此,我们的办学理念也应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服务。前者体现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能力,按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育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标准件”;后者体现的是面向学生高位发展的培养理念和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增强学生个体未来职业发展特殊能力。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创新教育理念,探索培养途径,创设成长平台,优化人才评价机制。
  创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对学生永恒的爱。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被贴上了学习差的标签。如果我们用这样的定势思维,教育者自身就不会产生培养创新人才的动力和激情。事实证明,在教育程序模式化影响下的所谓学习差,主要体现在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差,绝不代表综合能力差,甚至他们具有更多的个性才能,只是未被重视、挖掘、展现而已,需要我们独具匠心,别具慧眼。我校开展创业教育、创新教育以来,学生获全球创业精神大奖,获全国创业大赛大奖,获国家专利10多项,获省级以上创新发明金奖10多项,这就是最好的实证。
  探索培养途径的关键是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人才培养有其自身规律,长期教育实践中,已形成的选修课、学分制、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社团活动等,都可以作为有效的途径加以利用。我们需要的是,在日常大量的具体工作中,始终贯穿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一切为学生的职业教育能力服务,为学生未来的理想生活服务,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才会富有意义,卓有成效,熠熠生辉。
  创设成长平台的重点是要形成梯次。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近年来我们把创业教育、创新教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创设了必修课、选修课、社团、竞赛的平台,范围上由大到小,层次上由低到高,既面向全体,又选拔人才,形成了有效机制,促进了可持续推进。
  优化评价机制的创新在于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现在学校一般都会把学生的成绩、操行量化打分,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而我们需要在静态评价的基础上强化动态评价。动态评价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成绩、成果以光荣榜、名生册、喜报等形式,及时地表彰宣传,让社会、企业、家庭甚至街道、村组、生源校,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学生,更好地看待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太需要更多的鼓励、肯定和赞赏!(作者系泰州机电高职校校长)

——原载于《泰州晚报》2011年5月6日 第C02版

  • 上一篇:李明华获评全球优秀教师
  • 下一篇: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工作会议在泰州召开
  •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