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栏 >> 文件公告 >> 内容

团体辅导的方案设计

时间:2012/7/16 16:30:23 点击:3162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自助的过程。它可以为健康正常的人提供一种促进自身人格成长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并因其独特之处和肯定的效果,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企业管理、军队训练、心理治疗等领域。现将辅导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简单介绍如下:
  一、目标:
  促进班级心理宣传员的相互沟通,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促进自身的成长。
  二、活动程序:
  (一)热身活动
  主题:团体形成、建立信任
  设计依据:团体形成初期,采取一些轻松的活动,使成员通过接触交流,建立信任,有助于成员在以后的活动中互相支持、协作。
  活动安排:(以下活动只需选一两个即可,其他环节也如此)
  1、微笑握手:
  目的:感受团体心理成长的特殊氛围。
  操作:指导者:“今天的你与以前的你是不一样的,你今天心情愉快,积极乐观,让我们团体中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今天这个不一样的你。请你面带微笑,和周围的人亲切的握握手,打个招呼。”指导者引导大家争取与每一位成员握握手。
  2、轻柔体操:
  目的;放松,减轻焦虑、活跃气氛。
  操作:指导者与全体成员围成圈,面对圆心,指导者先做一个动作,要求成员模仿三遍、然后成员依次做一个动作,大家一起模仿。无论什么动作都可以达到放松,减轻紧张气氛的效果,有时,一些极富创造性的动作会引起大家愉快的笑声。
  3、背坐起立:
  目的:增强信赖感。
  操作:每人寻找一个伙伴,两人一组背靠背坐于地板上,双手抱肩,然后相互用背靠紧,用力推挤渐渐站立起来。团体分享感受。
  4、刮大风
  目的: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操作:请大家围成一个圈坐好,指导者下口令:刮大风,大风刮到“什么特征的人身上”,符合这个特征的人就要迅速离开自己的座位,换一个座位坐下,看谁又坐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上。
  5、无家可归
  目的:形成成员的归属感,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
  操作:成员手拉着手围成圆圈后,指导者下令“向右转”或“向左转”,边走边听口令。当听到“2”后,成员必须迅速组成2人的小组,然后重新拉着手,继续根据指导者不同的口令组成不同的小组。  对于每次活动中“无家可归”者,可以听听他们的感受。
  6、三个最:
  目的:促进团体形成,营造和谐的氛围。
  操作:固定小组内成员轮流介绍自己的三个最:即最高兴的事、最喜欢的人和最烦恼的事分别是什么?谈完后,团体分享感受。
  7、签订活动契约,确定组名、口号:
  目的:保证团体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良好团体氛围的形成.。
  操作:固定小组讨论本团体成员在参加团体活动过程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各组派一人报告讨论结果,指导者将所有讨论结果汇总,最终形成本团体的活动契约,并请每位成员在活动契约上签字。
  8、滚雪球
  目的:尽快认识小组成员。
  操作:一个人首先说出包含自己某些信息的句子,可以设定为家乡、专业、兴趣爱好、姓名四个信息,第二个人重复前一个人信息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特征,如“我是来自山东济南计算机专业的爱好打篮球的某某旁边的来自……”,以此类推。 
  热身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只要能够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就可。
  (二)自我探索的活动
  目标:全面地认识自己
  设计依据:要适应社会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前提是必须首先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进而认识别人,接纳别人。
  1、20个我是谁?
  目的:认识接纳自我和他人
  操作:每人写20句“我是一个 ……的人”。要求反映个人的特征,写完后固定小组内交流,任何人都抱着理解他人的心情,去认识团体内一个个独特的人。最后小组代表发言,团体分享感受。
  2、人际关系中的我
  目的:促成成员全面的自我认识。
  操作:成员各自填写下表。指导者注意观察,填写的过程会反映出不同的心态。填完后固定小组内交流。指导者要特别注意:成员对哪一个人的看法最重视?为什么?最难填写的是什么?为什么有人填不出来?
  父母眼中的我 
  兄弟姐妹眼中的我  
  朋友眼中的我  
  自己眼中的我 
  学生眼中的我 
  同事眼中的我  
  爱人恋人眼中的我 
  自己理想中的我 
  3、自画像     
  目的:通过投射,强化成员自我认识。
  操作:指导者给每位成员发1张图画纸,固定小组发1盒彩笔。然后请成员画出自己。可以有标题,可以用任何形式来画出自己,抽象的、形象的、写实的、动物的、植物的……把自己心目中的最能代表自己的东西画出来。画完后挂在墙上,开“画展”,让团体成员自由观看他人的画,不加评论。欣赏完毕,请每位画家作解释并答疑。
  (三)“发挥团体力量解决问题”活动
  1、解开千千结
  目的:通过共同活动中的身体接触,增进团体的情感融合。
  操作:分成10-12人小组,拉起手围成圈,记住自己的左右手拉的是谁的手,然后松手在圈内自由走动,指导者喊“停”,站立不动,再拉起原来的左右手,打成结。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可将小组合并成20人以上再进行。团体分享感受。
  2、盲行/信任之旅
  目的:通过助人与受助的体验,增加对他人的信任与接纳。
准备:指导者事先要选择好盲行路线,最好道路不是坦途,有阻碍,如上楼、下坡、拐弯,室内室外结合。准备蒙眼睛用的毛巾或头巾。
  操作:团体成员两人一组,一位做盲人,一位做引路人,“盲人”原地转3圈,暂时失去方向感,然后引路人帮助“盲人”沿着指导者选定的路线走,其间不能讲话,活动结束后团体分享当“盲人”与当引路人的感受,然后互换角色,再来一遍,再团体分享感受。
  3、同舟共济
  目的:增强合作意识,营造团结和谐的团体气氛。
  操作:全体成员分成8-10人一组。将报纸看作本小组在落水时唯一的一艘救生艇,请小组想办法让让更多的人站到报纸上获救,每个人都必须踩到报纸作为支点。看哪一组获救的人最多。团体分享感受。
  4、脑力激荡:
  目的:发挥集体力量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及途径
  操作:指导者说出一个问题,如“如何做一个高明的助人者”(从大的方面说,心理宣传员的作用就是一个助人者),在给定的时间内就这一题目发表意见,派一人记录,集思广益。写完后,小组代表总结本组讨论结果。全体成员评比,通过评比,拓宽思路,群策群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结束团体活动安排
  设计依据:团体辅导结束阶段的活动安排,需选择符合成员特点、有吸引力、有新鲜感的活动,努力为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1、收获园
  目的:总结本次团体活动,了解每位成员的感受和建议。
  操作:指导者自己作总结,然后请团体成员一一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大团圆
  目的:通过身体的接触带来温暖和力量,使成员在结束前更实在地肯定团体的团结,体验在一起的感受,获得支持与信心。 
  操作:在团体最后一次活动结束时,指导者请大家站立,围成圆圈,将两手搭在两侧成员的肩上,聚拢静默30秒。然后轻轻地哼唱大家共同熟悉的歌曲,并随着歌曲旋律,自由摇摆。从儿童歌曲到乡村歌曲,尽量找大家会的,全部投入,一首接一首。使全体成员在一个充满温馨甜密而有内聚力的情景中告别团体,走向生活,留下一个永远的、美好的、极有象征性的、难忘的记忆。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测评操作手册
  •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