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服务系 >> 班级风采 >> 内容

15学前教育一班《目送》读后感

时间:2016/3/15 12:34:49 点击:1455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刘幸

  目送这个光阴岁月是属于别人的,但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在时光消逝中成长度过。目送中的孩子告别母亲,一个个踏上那成长之路,在告别的时候,母亲目送着孩子远行的背影,眼睛里流露不舍的目光,但她只能放手,让他自己走,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痛只能自己承担,路也是自己走出来的。
  小时候父母把我们当孩子,父母老了我们把他们当孩子,他们以前或许期待我们回眸,有一丝关注,但每次看他们时总有着期盼和深情。
  小时候,每次放学回来吃饭时,我总是饭桌上最后一个吃完的,因为我总喜欢说学校发生的事,全家只有妈妈听我讲完。遇到委屈的事虽然不说,但她每次都会察觉,让我不要憋在心里,现在妈妈有什么事也会和我说,也有需要倾诉的时候。
  上学时,我总走在最前面,妈妈在后面紧跟着我。从我们出生起,他们就不断把视线落在我们背影上,或从未离开过。不久后,我们也会成为那个望着背影在后面紧跟着的人,才会体验父母的爱和沉默。
时间让我们变了,但我们懂得了很多,成长是生命的历程,亲情、友情该经历的会遗失的我们不会再是那个遇到什么事就会哭就会抱怨的孩子,我们也会承担,母亲的目光虽有不舍,但大多是支持,她明白这条路的艰辛,而如今我们自己走,自己去体验。
  生命是一条无法回转的轨道,我们必须按照这条轨道上的路标走,经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体验情感变化。感受只能一个人体会,眼泪只能一个人流,有些路,必须要自己去闯。

成长
潘桂娟

  目送亲人远去,目送时间流逝,目送历史苍茫。
  龙应台的《目送》,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是淡淡的文字。生活中的琐碎那么真实,文字中带着真情。她的文字如青草,带着清新,扑面而来;她的文字,似灯塔,散发着光茫,照进心房。龙应台写尽了幽微处最颤人心弦的那种感觉。读起来,赏起来,品起来,悟起来,让我的心跳也充满着共鸣的激动。
  看着龙应台的一次次目送,想着自己与父母的一次次目送,突然发现,自己对父母有着如此之多的亏欠,惟有珍惜才不枉他们对我的一次次目送……回家的时候一句“你们开车小心一点!”妈妈告诉我,她和爸爸都会感到很欣慰,觉得我懂事了,长大了。就这样一句很普通的话,在我父母的眼里。却觉得我包含着许多的关心,每周日下午都是这样,看着汽车远去,看着彼此的身影从对方的视线中变小,变小,直到消失。现在,我才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变老,而我,在长大。目送,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都明白,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长,最后一次的目送却是永别,那么,你就更应该善待父母,这样当你一次次面对背影的时候才会释然。佛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遇见你们还成为你们的子女,我又得回眸多少次呢?总认为我的人生之路漫漫,所以几度任性地挥霍,时常惹你们烦心,偶尔让你们气愤不已,有时令你担心,又有时使你万愁莫展,当不懂事的我将你们的关心与爱拒之门外时,你们却在原地等候不曾真正远离……
    不管你父母知不知道,你都要告诉他们;真正的爱我们,是让我自己体会孤独、挫折、失败等种种坎坷,因为“有些事,只有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爱我们,就让我们自己去体验,就让我们自己去解决,因为有些路,只允许我们一个人走。

理解
葛文慧

  有些时候,我们总认为大人们不可以理解,自己才是正确的;有些时候,我们总认为“亲情”只是一句用于不同场合的套话,而从没有理解过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有些时候,我们总认为亲人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从未想过要回报些什么。
  但是,当我读过龙应台的《目送》后,彻底改变了我曾经的这些幼稚的想法。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猛地一震,继而涌出一股莫名的伤感——华安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妈妈的心,可是,他没有再像小时候那样不断的回头,而是选择了将背影送给他的妈妈。因为,他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早已淡忘那个依赖母亲的小华安了,他不再是那个用怯怯的眼光看周围的那个小孩子了,是这样吗?还是他忘记了?他没有看到,妈妈的眼神一直都随着他的行进而移动;他没有注意到,妈妈的眼神一点点的燃起希望然后又一点点的暗淡下来。
  这难道就是作者所说的那个“父女母子一场”的定义吗?那个被告知“不必追”的那段小路吗?不,不止这些,还有父女,还有那个张望父亲背影的女儿。
  记得在作者回台湾那天,父亲骑了很破的车子送她,将她送到离学校很远的地方,原因就是车子太破,怕影响女儿的形象。而当时的作者呢?她是这样写的“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虽然她知道父亲出于好心,不想让她蒙受阴影,但她是多么希望父亲能把她送进校园啊,懂事的作者知道父亲的苦衷,没有央求,而是默默的理解了父亲,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没有追。这应该就是亲人之间的理解吧,这样的背影,凄凉且难忘。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这句话是那样的简单明了,但却是给我了深深的思考:作者为了照顾父亲,甚至自己的裙子上都沾上了污迹;为了多陪陪自己的父亲,宁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奔向机场,赶最晚的飞机……这一切,是不是应该让我们学习呢?
  不要让我们的亲人也因我们而伤心和失望,不要让那满腔的祝福变成没有主人的青烟,不要让亲人的目光从期盼变成伤感。
  想要珍惜这些关爱,就要从点滴之事做起,从理解做起。

不必追 
顾静文

  读《目送》这篇文章,让我感悟到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我们应该学会去珍惜。
  第一次听到龙应台这个名字,最初给我感觉是它应该与女人无关。自从读了她的文章我才知道。
文章主要讲述:作者目送儿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美国作交换生。目送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对儿子成长的关注。作者又讲到作为女儿,目送逐渐衰老的关系,回忆自己父亲对孩子的关注。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不经让我想起童年事。当刚上幼儿班的时候,总感觉那里是最恐怖的地方。小手怎么也不肯松。紧紧抓着妈妈的手躲在她身后。后来我喜欢上幼儿园。每天都特别牵着妈妈手去。直到小学三年级,我还牵着妈妈手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和妈妈就少了沟通,更何况谈牵手走路。牵手这个动作让我感到羞涩和尴尬。
  还有件事是我已经是名初中生。暑假和姐姐一起出去旅游。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去。出去的那天早上,妈妈把我送上车。叮嘱我路上要注意安全,别乱跑。我只是应付的答应。坐在车上。透过后视镜。我看到妈妈一直没走。从眼神看的出来她对我的关心。我知道刚才对她的行为令她很伤心。虽然她整日忙于工作。但她却在为家做努力。流露出了对我的关心。
  文章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字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正是因为这句子,才让我对这篇文章产生兴趣,留给我深刻印象。

爱的送别
苏雅

  “龙应台是一名真正的文化批评家和优秀的文化建设者。”余秋雨这样点评龙应台。作为一位温柔的母亲和优秀的领导,龙应台有着极细腻温柔和直达主题的笔触。《目送》就是她深情温柔的母爱的展现。
  相比于《亲爱的安德烈》中龙应台几乎痛苦的坦率,《目送》更倾向于以描写生活中的诸多细节来体现父女母子之间亲情的牵绊,明白了亲情最后渐行渐远的无奈。其细腻的感情让人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绵长。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这段话是《目送》中的过渡段,她通过“目送孩子的离开”的不同感受写出一生亲情的牵绊。龙应台拥有着父母和子女的双重身份,所以她对此深有感触,引起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的共鸣。她用一个小细节折射出了亲人之间亲情的牵绊与渐行渐远的无奈。
  小时候,我总十分依赖妈妈,一点也不想离开妈妈。为此上幼儿园第一天我哭的很凶,死活不撒开扯着妈妈衣角的手。妈妈也是一步三回头,十分不舍。后来,我可以一个人乘车上学,妈妈在后面看着我消失在她的视线,而我则十分开心,蹦蹦跳跳上学去了。而现在,我却想要迫不及待地远离妈妈,想要自由。回过头,妈妈已经没有当初那么美丽了,她长了皱纹,有时也很健忘,她用爱一次一次注视着我的离开,想必她也是心中十分复杂,无奈地看着我渐行渐远,直至离开她充满爱意的视线,不舍却无可奈何。

背影
韩蕊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母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目送亲人离去,目送时间流逝,龙应台的《目送》,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淡淡的文字,生活中的琐碎那么真实,文字中的情感那么朴实。
  看着龙应台的一次次目送,想起自己与父母的一次次目送,突然发现自己对父母竟有如此多的亏欠,现在惟有珍惜才不枉他们对我的一次次目送。
  从小到大,我不知道留给了母亲多少落寂,我每次都匆匆的离家,留给父母的只有背影!当年轮启动,目视前方,完全忽略了身后那深情的目光!每一次离家,母亲都会把我送到车上,帮我找好座位,而我只留下一句:“你快回去吧。”
  在写到龙应台父亲去世时,我想到了我的父辈们,我现在所经历的目送,都是很简单的凝望,虽然掺杂着不舍和无奈,至少这不是最后一次目送。
  珍惜可以挽留,不是吗?也许,我现在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一句简短的问候,一个简单的拥抱真的可以让那落寂消逝。也许许多年以后,我目送着父母离去的时候,我仍会悲伤、难过。但,至少不会遗憾。
我们总说自己已经长大是,可是我们为亲人们做过些什么吗?我们在意过他们在我们身后的祝福和期盼吗?我们凝视过他们离开的背影吗?
  想要珍惜这些关爱,就要从点滴之事做起,从理解做起。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