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教学 >> 专业建设 >> 内容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时间:2016/5/24 8:45:13 点击:6467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校形成了以五年制高职为主体,中职教育和社会培训并重的格局。先后新增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个高职专业,商务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4个“3+4”专业,学前教育、航空服务、中餐烹饪等3个中职专业,并在中职专业中广泛开展“3+3”中高职衔接试点。“十二五”末有高职专业9个、中职专业14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吻合度不断提高。装备制造类传统优势专业积聚效应初步形成。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先后建成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2个省高职品牌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电算化等2个中职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省级实训基地、电气自动化专业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省财会技能教学研究基地。数控技术、财会专业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2013年获立项,2015年11月开始建设。形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与“4个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相融合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学校新投入亚博app88 仪器设备经费1000万元左右,全校亚博app88 仪器设备总值3435.16万元,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约18538平方米,多媒体教室125间。新建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数字化校园建设初见成效,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无线全覆盖,网络学习人人通。
  4.教学管理不断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初步构建了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5. 校企合作快速发展。学校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需求市场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改革发展之路。通过开展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实施工学交替、校企人员互聘等形式,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和泰州LG等100多个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与泰州餐饮协会等9个行业协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形成校企互动机制,带动各专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取得明显成效。
  6.办学水平显著提升。连续五年被授予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称号,创新创业教育是全国、全省知名。中职毕业生中级工证书获得率达100%,高职毕业生高级工证书获得率率达90%。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均名列全市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期间,泰州加快转型升级,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导向,推进产业高端化、高技术化和服务化发展,着力构建以大健康产业为特色,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技术先进、协调融合、优质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全省职业学校深入落实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突出优势、聚焦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实施现代化专业群和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全省建设350个对接区域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中职专业群和一批五年制高职专业群,300个左右高质量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对接职业岗位群和专业技术领域,管理科学,运行高效,实现“互联网+”,集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技能教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推广中心和创业孵化中心等于一体的职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
  新的形势要求专业建设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提高质量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就业为行动导向,以服务发展为主要目标,主动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主动迎接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机遇,进一步推进专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特别是专业群集聚发展水平,打造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现代化专业群,推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面对新要求,我校的专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链与产业链吻合度不高,专业结构和布局有待进一步改善,专业群建设亟待加强。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专业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缺乏高水平双师型的专业领头人,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深化。一是实施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施水平有待全面提升;二是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三是少数专业课程标准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岗位的要求,不能适应技术发展和岗位细分,导致学生就业、发展困难;四是人才培养中如何处理好学生就业针对性与可持续发展两者间的矛盾,需进一步探索;五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教学管理组织体系职责不清,教学管理粗放,管理系统信息反馈和自我调节机制不够健全,响应迟缓,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评估强制性色彩过重,内部质量保障、质量控制及质量认证的动力不足。校系二级管理有待系统设计,全面落实。
  4.专业建设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尚未形成系统的涵盖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录像、视频资料、教学评价、师生互动、微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尚未建成师生共享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办学导向,坚持把提高能力作为办学目标,坚持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制度,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以江苏省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统领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夯实办学基础,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办学特色;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育人环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我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为: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协调发展,强化特色;注重内涵,提高质量。
  1.依托优势专业建设引领,提升专业群整体水平。以优势专业建设引领专业群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强化专业特色和优势,以特色专业建设支撑特色学校建设;加强传统专业建设和改造,办出特色,促进各类专业协调发展,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2.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关注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吻合度,建立专业调整机制。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发展定位,新增若干专业或专业方向,淘汰社会需求不旺、专业办学水平不高的专业。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4.建立专业评估机制,有效推动专业建设。建立校内专业建设定期评价制度,促进各系重视并加强专业建设;主要包括五个内容:一建设规划、二教学团队、三课程建设、四实践教学、五建设成效。改进教学评价和奖励机制,引导教师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十三五”末,全日制学生规模要达4500人左右,专业总数控制在23-28个,建成省级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各3-4个。专业结构合理,实现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传统优势专业发展稳定,新增特色专业优势明显。
  2.具体目标
  (1)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明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符合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中高职专业协调发展,相互支撑,办学优势特色更加明显,整体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建设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由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及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专业组成的机电制造技术高职专业群。在该专业群的带动下,对电气自动化、电子技术专业改造开设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方向,加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控制方向,形成机电控制技术高职专业群。会计专业增开审计、财务管理方向,形成会计技术高职专业群。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增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网页美术设计、文化创意等专业方向,形成与泰州文化产业园相匹配的信息技术中职专业群。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增开联想服务器、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方向,形成信息技术高职专业群。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增开服务与营销、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形成汽车技术高职专业群。加强学前教育、航空服务、中餐烹饪、酒店运行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建设,形成与泰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中职专业群。到“十三五”结束时,建成机电制造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会计技术、汽车技术、现代服务等6个专业群。
  (2)条件更加完善,资源更加丰富。实施校园二期工程,教学基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2016年建成数控、会计两个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新增1个校内汽车实践教学基地,新增4个大类专业校内学生创业创新平台基地,改造完成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新增18个左右产教深度融合的校外教学基地,各专业均拥有4-5个产教深度融合的校外教学基地。”十三五”末生均仪器设备值,理工类专业不低于8000元,其它类专业不低于5000元,建成资源丰富、便捷有效的校级网络教学平台。
  (3)教学建设更加扎实,改革成果更加丰硕。完成4门公共基础课、12门专业基础课校级精品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建成网络学习资源。
  (4)评价机制更加完善,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完善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专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改革专业建设评价办法,参照《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标准》和《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建立校内专业定期评价制度;进一步深化校系二级管理,建立课程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制度,改进教学行政和教学业务管理模式,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信息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全程化和教学管理精细化。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职业教育理论学习研究
  1.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通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理念,明晰发展目标,重点围绕“校企合作”“加强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主题,开展研究,推动实践,促进内涵建设。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围绕专业群培养目标,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突出职业精神培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政课程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设置,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不断加强德育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五课”教研。思政课程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结合各专业特点增加职业素质教育和相关岗位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增强针对性,提高吸引力,探索项目化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其他课程有机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精神、职业道德、健康安全教育等德育内容,积极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
  3.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严格达到4:6。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大阅读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创业教育中心和创新教育中心建设,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大阅读。
  (三) 优化专业结构
  4.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专业建设规划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建设与发展6大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由3个及以上专业或专门化方向组成,专业群在籍学生规模350人以上,形成“一体两翼”(先进制造专业群为主体,信息技术与现代服务专业群为两翼)的专业格局。以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汽车制造类专业新增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数控、模具专业转型升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3D打印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设置中德机电维修技师人才培养项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转型升级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新增联想服务器、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方向,会计专业新增审计与财务管理方向。
  (四)强化专业建设
  5.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度,强化专业建设责任意识。2016年下半年修订并实施《专业负责人管理办法(试行》》,每个专业群每个专业设一名专业负责人,群负责人在省内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负责起草专业建设规划,组织拟订或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具体执行培养方案,组织开展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抓好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开展与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扩大社会影响。专业负责人属校聘业务性工作岗位,围绕专业建设任务、以确保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目标开展工作,接受专业隶属系部的领导,由学校负责考核,并享受岗位津贴。
  核心专业负责人本科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从事本专业教学6年以上;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每学年参加行业企业的相关活动4次以上;主持省级以上课题研究并结题,或主持或参与技术研发或技术服务并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或有3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或主持并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或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奖;在省内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或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或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或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或省、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或特级教师及以上。
  (五)提升系统化培养水平
  5.积极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终身发展搭建“立交桥”。对获批的中高职试点专业,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研究制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教学管理规范。注重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积极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
  (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6.深化校企协同育人,2016年6大专业群均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加强以 “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行校企一体化育人。机电制造技术专业群与中欧国际交流中心、CAXA、昆山奇迹、华中数控,机电控制技术专业群与江苏数字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鑫创投(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汽车技术专业群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信息技术专业群与联想集团、无锡智翔集团,会计技术专业群与弘宇集团投智中国,现代服务专业群与地方行业协会实现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办学模式。
  7.推动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引企入校,启动专业产教园建设,在2016年建成昆山奇迹、上海雍十、信和资产校中产教园的基础上,各专业群确定1个校内重点建设实训室,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引进企业资源,按“校中厂”的要求重点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利用率高、能满足本专业创新实践需要、使用效果好的校内专业产教园,使之成为专业建设的高地和试验田,专业群服务性收入平均达到30万元以上。
  8.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双证书”率达100%。
  9.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切实规范并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和服务,保证学生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推进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建设。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保障力度,继续探索和完善“4个三”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七)推进课程改革
  10.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确保课程建设落到实处。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从2016年开始,学校在主要公共课、专业主干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原则上一门课程设一名课程负责人,主要负责与课程相关的师资队伍、实验与实训室建设、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工作。课程建设负责人由课程开设系的主任选聘,实行任期制,由学校负责年度和任期考核。学校对课程负责人给予一定的工作量减免或岗位津贴补助。
  11.强化课程内涵建设,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需要,建立公共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发挥专业群的集群优势。按照专业群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要求,试点开展高层互选课程,同一个专业群的学生,可以在高层课程中进行选课,走班制教学,实现专业群学分的互认。群专业平台课程门数占全部专业课程门数(不含综合实践课程与专业技能拓展课程)比例50%以上,群选修课程门数占全部选修课程比例50%以上。出台理实一体化课程认定与管理办法,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项目化课程、实践性课程以及其它教学资源。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重视各专业群特色教材的开发工作,形成专业群内各专业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教材体系,专业群开发校本专业课程教材3本以上。
  12.加强信息化建设,拓展教学空间。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专业教育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与互补。着力推动专业群共享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在线课程开发,建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资源网建设,整合教学改革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网上共享。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教师和学生全部开通网络教学空间和学习空间。每个专业群建成的群资源库课程占全部群平台课程比例50%以上,超过70%的群平台课程有辅助教学资源(活页讲义、学习手册等),
  13.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积极探索多样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大幅度减少试卷考核的课程比例,改变考试成绩与能力脱节的现象,要进一步加大采用上机、答辩、演讲、作品、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的非试卷形式考核的课程。注册入学、对口单招等入学形式的专业课程考核要依据生源特点,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过程考核的力度,过程性考核比例不低于50%。推进以证代考,加大家长、行业企业评价力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七)强化教学规范管理  
  14.完善教学标准体系。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念,依托校企合作,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信息收集与分析、信息反馈、质量改进的循环闭合的质量保证运行机制。
  15.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标。教学计划确定的课程、教学环节、学时、授课时间、考核方式、任课教师等项均不得随意改动,执行中需要调整的要按审批程序执行;教学大纲要体现改革精神,不能完全服从教材或某一时的特定惯例。严格执行《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对出现的教学事故做到及时调查和处理。严格调课制度,确保教学工作正常有序。严格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听课、带研制度,教研活动制度,建立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利用校长办公会、行政办公会、教研活动建立教学工作定期报告交流制度。
  16.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有关要求,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改进系(部)教学工作目标管理的检查、评比制度,根据系部教学工作的特点和实际,设计指标体系和确立指标内涵以及改进检查方式,发挥校、系(部)两级教学督导的调研、检查、诊断、指导的作用,调动各系部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调整布局,健全制度形成实用高效的实验实训二级管理格局。按照学校学生毕业标准,全面推进部门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强教学督导与教学质量监控,建立通畅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17.健全教材建设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开发适用性强的校本教材。严格按照省规或省推荐选用教材,优先选用规划教材。
  (八)完善教学保障机制
  18.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校级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校级三级骨干教师管理办法,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专任专业教学团队年均师资培训经费占教师工资总额的10%以上,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专业群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比达1:27以上,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40%以上,高级职称30%以上;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9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相关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50%以上;或获得有关行业执业资格80%以上;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比例20%-30%,均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4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19.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继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万兆主干、有线网络千兆到桌面、无线网络全覆盖的校园基础网络。完善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教学现代化水平。完善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完成骨干专业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建设支持跨时空的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的课外学习辅导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交互学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学生“学习空间人人通”。通过对课程教学和仿真实训资源的分析研讨,探索出适合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实际的仿真实训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建设,实际使用资源库课程资源的课程占学期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班次比例60%以上,实际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实施教学的课程门数占学期开设专业课比例30%以上。
  20.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十三五”期间,继续建设好数控、会计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积极申报机电控制、信息技术、会计技术、汽车技术等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学校力争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支持教学建设和改革,其中150万元用于支持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研究与改革,150万元用于实验实训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使得学校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工科专业生均设备值达8元以上,其他专业生均设备值达5000元以上。实验(训)室建成数字化教学环境,有与专业群教学配套的信息化实训资源平台。
  附件1: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十三五”专业群建设计划表.doc
  附件2: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标准(五年制高职).doc

  • 上一篇:关于开展专业调研活动的通知
  • 下一篇: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试行)
  • 返回顶部
    Baidu
    map